律師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一員,其入職門檻可能是共同體中最低的。法官、檢察官除了需要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外,還需參加政府組織的公務員考試,經過筆試、面試合格,才能完成入職。但對于律師職業來說,其在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后,只要本人自愿,又能找到愿意接收自己的律師事務所,通過一年的實習期,便可堂而皇之地進入律師隊伍。
律師隊伍中,每年加入者眾,但真能夠踏踏實實在行業中作出名堂,展露頭角的終究是少數,尤其對青年律師來說更是難能可貴。青年律師如何才能從激烈異常的市場競爭中乃至堅不可摧的二八定律中,找到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在律師行業中立穩腳跟?!筆者認為以下幾點考量意義非凡。
青年律師入行時應對律師職業具有清醒的認識
很多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的畢業生的第一職業選擇往往是參加公務員考試,嘗試去成為一名法官或者檢察官,只有在計劃落空時,才會選擇去當律師。很多人將律師職業作為職業選擇的墊背,認為即使我當不上法官、檢察官,最差也可以成為一名律師。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錯誤的,律師職業在法律職業共同體中,雖入行門檻較低,但其對人的選擇、要求卻非常高,或許這就是律師行業的淘汰率為何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律師職業對人的選擇不僅僅要求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這個人擁有良好的品行修養,具備吃苦耐勞的韌勁,同時,還要求他具有永不止息的學習、進取精神。在這種職業選擇的要求下,青年律師入行時,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律師職業不可能是一個單靠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工作就能做好的職業,其需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乃至廢寢忘食般、如饑似渴般沉溺的狀態。如果你認為律師職業僅僅是一個到點上班、到點下班的普通職業,那你基本很難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走向成功與卓越。
對于剛入行的青年律師來說,還有一點認識尤為重要,這就是律師職業是一個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職業,成敗榮辱全在自己。
也許有人抱怨沒有被最好的律所接收,有人抱怨沒有找到真正愿意帶我的師傅,甚至有人抱怨自己不是名牌大學法律系畢業……凡此種種,筆者認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認識到你的心有多大,你有多大地堅持,你就能把律師職業做得有多好的強烈認識。不是有句話嗎,世界是一面鏡子投射在我們心里,我們的內心是什么樣子的,這個世界就是什么樣子的。
所以,打算步入律師職業的青年律師們,筆者想與你們分享的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職業倫理、道德以及律師職業的屬性,而恰恰是這種淺而易見的道理。實際生活當中,越是淺顯的道理越容易為人所忽略,到頭來,我們往往找不到被淘汰或不成功的原因。
青年律師應始終保持著求知、學習的心態
律師職業對知識的更替要求特別高,一個刑事辯護案件可能涉及到稅務知識,可能涉及到貨物的進出口報關,可能涉及到會計學知識;一個民事案件可能涉及某個發明設計專利,可能涉及船舶、航空器買賣,亦可能涉及跨國法律的適用等等。律師作為自然人,其不可能是一個洞悉各種專業知識的綜合體,那如何才能在那些陌生領域的案件中運籌帷幄、游刃有余呢?保持積極的求知和學習的心態,尤為重要。有了這種心態,他會促使你快速學習、了解你所陌生的知識領域,并通過你所掌握的法律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從另外一個層面講,人類的普遍智商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個別人的智商達到140以上屬于極個別現象。那么,在大家的智力水平處于同一水平線的情況下,你如何才能比其他人更優秀、杰出?實際比拼的就是你的一生當中,能否始終保持求知、學習的心態??赡艽蠹覄倧拇髮W畢業,同學之間彼此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如果你在畢業投入工作以后,如能始終能夠保持求知、學習的心態,那么五年、十年、五十年后,你一定會是最杰出的人。同樣,如果你把這樣的心態用到從事律師職業上,你也一定會是最杰出的律師之一。
始終保持求知、學習的心態,從書本當中汲取營養自不待言。作為剛入行的青年律師不妨讀讀三個類別的書,第一是煲心靈雞湯類的,比如南開大學張勇教授的《遠見》、德肖維茨的《致青年律師的一封信》等。這樣的書能夠指引你如何做律師,也能增強你做律師的信心和決心;第二是提升業務水平類的,比如梁慧星教授的《裁判的方法》、鄒碧華法官的《要件審判九步法》、高云律師的《思維的筆記》、印度米爾斯法官的《律師的藝術》等。這樣書能夠教會你從事律師業務的一些技能和技巧,能夠將你準確地引入職業軌道;第三是了解律所管理和組織架構類的,比如《中倫的秘密》、《引領中國律所現代化管理的探索》、《律師帝國-超級律師事務所世達崛起實錄》等。這些書可以告訴你國內外律所的組織架構,幫助你了解你未來的發展軌跡。
如上所述,如果你能始終保持求知、學習的心態,不停地更迭你的知識,不遺余力地從書籍中吸取營養,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你不僅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還會吐詞為經,舉足為法。
青年律師應快速掌握作為初級律師的基本技能
青年律師入行后,進入律師事務所開始工作,一定要從最為不起眼的工作做起,文字校對、裝訂卷宗,轉遞材料等等。這些工作看似毫無技術含量,卻可以磨練你的意志力、考驗你做事的細心程度,這些對一個成功律師來講非常重要。
其實對于剛開始工作的青年律師來講,其應當學會對當前工作進行有效劃分,并快速掌握各項工作的基本技能。比如你的工作可能分為日常事務類工作,如文字校對、裝訂卷宗檔案、向法院等部門遞交法律文書等;還有就是業務類工作,比如要準備一起訴訟案件的全套起訴材料,了解案件事實,確定訴訟請求,起草訴狀等;再有就是需要你協助進行的工作,如就某個項目進行盡職調查。
對于上述三類工作,其中日常事務類的不妨有條不紊地盡職盡責,切勿心浮氣躁,錯誤不斷,這樣會顯示你的心態不夠沉穩,會讓你喪失一些成長的機會;對于業務類的工作,你不妨向有些許經驗的同事或通過歸檔卷宗了解一下一套完整的起訴材料包含哪些,一些文件的格式是什么樣的,把你了解到的情況作好記錄,以確保你以后都能出色地完成被分派的任務。可能對于訴訟請求的確定以及訴狀的書寫你不會很有把握,但只要盡力弄清楚爭議的事實,通過檢索同類案例,查閱你曾裝訂過的類似卷宗檔案,盡到最大的努力,你一定會發現你會一次比一次好;對于第三類工作,你在工作時一定要善于總結,比如你通過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盡職調查,發現工商檔案查詢其實也是一項律師業務,回頭你根據你的經驗,形成了這樣一份東西(見下圖),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會取得階段性的成功。
如果你在開始工作以后,不能快速地掌握初級律師的基本技能,連最起碼的文字校對,檔案裝訂等都做不好,那么就別指望你在這個職業上會獲得長足的發展。
青年年律師應認清自己的成長周期
青年律師入行后,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一個可以獨擋一面的助理律師或主辦律師的恰當周期一般應為兩至三年時間,當然不排除有的人用更短或更長的時間去完成蛻變的可能,筆者所認為的兩至三年時間是考慮對一個迫切需要成長的青年律師而言的最佳時期。
如果一個青年律師在入行兩至三年仍舊不能獨立面對客戶,獨立進行工作,仍舊缺乏對律師職業的清醒認識,那么,律所或者青年律師本人就可能考慮他(我)究竟是否適合這個職業?!如果你一面要求成長,一面原地踏步,不能快速進步,則你很可能面臨淘汰,因為,無論從律所用人的角度,還是從你自尊心的角度,都會受到強烈打擊。當然可能有的人并不要求進步,律所又能接受這樣的人,顯然不是本文討論的范圍。
青年律師在工作過程中應克服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和挫敗感
青年律師入行之初,因為無法為律所提供直接創造價值的勞動,因此,你可能被授予一個較低的薪酬,但確要處理大量繁雜冗長的事務性工作,這些工作對于你來說毫無成就感可言;另外可能你利用了一個通宵準備的文件材料,被你的老板或者指導老師批判得一塌糊涂;再有當你了解到和你一起入職的其他同事,付出得比你少,但薪酬卻比你多很多的時候,你在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和挫敗感會油然而生,這一定會讓你寢室難安。對此,筆者感同身受,但這些并非無法化解。當你面對這些煩擾時,你一定要明白,目前你所處的階段,只是你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段時光,經歷兩三年的努力,回頭再看,其實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
如果你不能有效地克服這種不平衡感和挫敗感,你會發現你平常的狀態多是愁眉不展,你的這種不良狀態也會讓你的工作頻頻出錯,在外部人看來,你的行為一直處于變形期,給人留下很差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能夠克服你的不平衡感和挫敗感,而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心態,自己的進步不僅在不知不覺中加快,而且還會受到他人的青睞,獲得寶貴的成長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青年律師在入行時,如果能有上述五點清醒的考量,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殺出重圍,成為一名獨立的、優秀的律師。援引賀衛方教授的話,感謝有法律的時代,讓我這個既無經商頭腦,又恐農耕之累的散木之人,過上了不失尊嚴的生活。